一、填空部分(括号里的内容为考试内容)
1、我校的前身是( 1952 )年成立的由北京大学法律系及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合并组建的北京政法学院,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 钱端升 )先生为首任院长。
2、我校是一所以法学为主,兼有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和(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
3、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委员长为我校50周年校庆题词,勉励我校“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学新人”,“培养优秀政法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2002年,李岚清副总理亲临学校视察时,称赞“中国政法大学是( 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同志莅临我校视察工作,赞扬“中国政法大学是(全国人大工作最得力的助手)”。
5、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促进(法制昌明)、(政治进步)、(社会繁荣)”为宗旨的办学传统和(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法大精神。
6、(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治校理念,表明中国政法大学以学术为立校之基,以人才为强校之本,以特色为兴校之策,以依法为治校之略,具备了符合现代大学管理境界的“基本策略”。
7、学校正遵循(小而美)的方针,重新规划两个校区,力图建设现代化、学术化、园林化、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校园,实现办学条件的跨越式发展。
8、(2007年10月28日—11月2日),我校将正式接受教育部专家组评估,我校评建创优工作的体制是举校体制,实行(全员投入)、(全力投入)、(全资投入)。
9、我校的办学理念:(应国需、促法兴),教学理念是(道器一体,专能两翼)。
10、从1978年至今,我校教师参加国家主要法律的论证、起草和修订工作达(1000)余人次,参与了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2007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几乎共和国每一部重要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11、“四大转变”是:实现从(单科性办学)向(多科性办学)转变;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对教师评价从(以教学为主或以科研为主)向(教学与科研并重)转变;从(学校集中办学模式)向(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转变。
12、我校目前有(17)个专业,(45)个硕士点,(18)个博士点。
13、我校非法学师资队伍特色(少、精、聚、尖)。
14、三年来,我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项目(45)项。
15、以建设(数字化校园)为目标,学校先后投入1848万元,高标准建设校园网,为学校教学科研搭建一流的网络硬件平台。
16、学校图书馆设施先进,收藏文献总量(180万)余册(种),其中纸质文献(155余万)册,电子图书251291种。
17、(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学校本科教学中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机制,显著提高了我校本科教学水平。
18、我校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容科学的课程体系。从教学内容上看,我校课程体系是(通识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
19、学校全力实施(博士化工程),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2001年以来,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已由60人上升到398人,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46.28%)。
20、我校新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互补、师资共享,拓宽素质教育为原则,依据我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充分考虑自身能力和学科优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吸引优质师资,保障教学条件,确保教学质量。
21、近年来,学校实施(依法治校)战略,强调学校管理的依“法”而治。
22、被学校授予名誉博士称号的著名人士有(曾宪梓)、(梁爱诗)、(范徐丽泰)等。
23、目前,我校有( 《中国法制史》 )、( 《西方政治思想史》 )等2门国家精品课程,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49门校级精品课。
24、(学科建设)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龙头牵引。
25、改革和创新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主驱动力)。
26、(人才培养)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
27、(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办学实力增长的主干工程。
28、(教师) 和(学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双重主体。
29、(教学) 、( 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30、(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
31、学校设立(校长奖学金),旨在奖励已经显示出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学生,近3年共有25名本科生获此荣誉。
32、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科教学)和(通识教育)等三个由校领导牵头的高规格、高水平的指导委员会。
33、学校制定(《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典》)、(《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典》),确保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34、2001年,学校以(服务先行,保障有力) 为原则,对校部机关的设置作出了全面调整,重新厘清其内部机构职能,明确其对本科教学的服务和保障功能。
35、学校从战略高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制、新途径、新规律和新方法,构建了(党建新体系)和(德育新体系)。
36、我校法学的师资状况,直接决定着我校办学的整体水平。目前,法学师资已形成了(大、强、全、高、宽)等鲜明特色。
37、我校(马怀德、薛刚凌、陈桂明、蔡定剑、赵旭东、薛虹)等6位教师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列举出三位即可)
38、我校的办学目标是:通过20年的建设,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将我校建设成为(多科性、研究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法科强校)。
39、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在教育部授权下编写的(《中国法学教育状况》)一书,是中国第一部“法学教育白皮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在国内外法学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40、学校以复合知识、丰富阅历、开拓视野为目标,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着眼于打通(专业)、(学位)、(学校)、(国家)边界,积极创新和拓展教育平台,实施了“四跨”型人才培养模式。
41、saba sport
院训是(正心明理),(奉献社会)。
42、saba sport-saba体育-沙巴体育app
是(2005年7月)在(社会学教研室)和(犯罪心理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新成立的学院。
43、saba sport
专业教师队伍中,教授(4人),占全院教师的(18%),副教授(7人),占全院教师的(32%);具有博士学位(13人),占全院教师的(59%),硕士学位(7人),占全院教师的(32%);教师来源于外校的比例高达(91%),其中,海外留学回国人员(4人),占全院教师的(18%);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全院教师的(90%)。
44、saba sport
有两个比较突出的学科特色。第一个特色是(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和转型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组成的学科群);第二个特色是(以法律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为核心的应用心理学)。
45、saba sport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备“厚德、明法、格物、致公”风格、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杰出人才)。
46、saba sport
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本位”)的理念,坚持(特色突出、质量为先、重在内涵建设)的基本方针,以(法学、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三学科的交叉复合)为特色,以(“四位一体”的特色性实践教学)为重点,面向全国,培养社会学专业与应用心理学专业(应用性、复合型的杰出人才),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法治建设。
47saba sport
确保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的具体措施:(政策强化教学)、(资金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
48、saba sport
图书资料室已有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专业为重点的书籍(1000)余册。
49、办院理念:(小而强、特而忧)。
50、saba sport
现有实验室(4间),分别是(社会学专业实验室)、(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多媒体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测慌实验室)。
二、单项选择部分 :
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加强高等学校建设,提升高等学校( A )的重要制度。
A.教育教学质量 B.科研质量 C.社会声誉 D.国际交流
2.在评估指标和等级标准中,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 A ),等级标准(只给出A和C级标准),说明等。
A.参考权重 B.三级指标 C.参考标准 D.备注
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指标体系共有( A )项一级指标,()个特色项目,()项二级指标(其中重要项目11项),()个主要观测点。
A.7,1,19,44; B.8,2,18,45; C.9,3,20,32;D.6,2,17,46
4.评估结论为“优秀”的标准为A至少有( B )个,C最多只能有3个,不能有D(其中重要项目A至少有9个,C只能有1个),特色鲜明。
A.14 B.15 C.16 D.17
5. 学校大力发展(A)优势项目,是目前全国唯一开设该课的高校,该课已成为我校传统、标志性的特色项目。
A. 藤球 B.足球 C.排球 D.定向越野
6.学校的( B )是学校的顶层设计。
A.总体规划 B.办学指导思想 C.办学宗旨 D.学风建设
7.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D )和发展潜力,这是学校科学定位的依据。
A.师资力量 B.专业特点 C.学生兴趣 D.自身条件
8. ( B )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先导和动力,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任务和要求。
A.目标 B.教育思想观念 C.教育方法 D.教育规划
9. 学校都制定有规划,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应体现学校的( A )。
A.定位 B.实际情况 C.教育理念 D.发展方向
10. (A)就是通过评估带动学校各项建设和发展
A.以评促建B.以评促改C.以评促管D.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11. 2003 年,教育部在《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 健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和咨询机构,实行以( A )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A.“五年一轮” B.“六年一轮” C.“三年一轮” D.“四年一轮”
12.( A )不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依据
A.《本科教育规范》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
D.各类院校部分评估指标的调整说明
13.学校要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 A )是高等学校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这样的观念。
A.人才培养的质量 B.教学设施质量 C.师资水平 D.就业率
14.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技术,教育部2005 年1 号文件要求,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必修课里面利用多媒体授课课时不低于( B ),其他院校不低于15%;重点建设高校是指“211 工程”建设的高校。
A.20% B.30% C.40% D.50%
15.教师总数是( )与( )的和。B
A..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B.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的一半
C.专任教师的一半 外聘教师 D.专任教师的一半 外聘教师的一半
16. 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原则上只抽查在校学生近( A )年的试卷、+毕业论文、实验实习报告。
A.1 B.2 C.3 D.4
17. ( C )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与基础。
A.专科教育 B.研究生教育 C.本科教育 D.博士生教育
18.专任教师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 A )证书,并承担教学工作的人员。
A.高等教育教师资格 B.本科毕业 C.普通话水平 D.英语六级
19. 原则上聘请校外教师数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B)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六分之一
20. 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可通过以下哪几方面考察( ABCD )。
A.全校师资的自然状况 B.学科发展状况
C.主要基础课和主干课师资队伍状况
D.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状况
21.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中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生讲授( A)课程。
A.一门 B.两门 C.三门 D.四门
22. ( B )的增长情况,是考察学校近三年用于每个学生的教学运行基本经费在数量上的变化趋势。
A.生均科研费用 B.生均四项经费
C.生均图书费用 D.生均设施建设费用
23.专家组进校考察一律住校内招待所,在校内就餐,须安排(A)次到学生食堂就餐。
A.1-2 B.2-3 C.3-4 D.4-5
24. 近三年,我校教师25人次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北京市教学名师”( B ) 教授,始终奉献本科教学,他严谨的教风,渊博的知识使他的每一堂课,都象一篇学术论文。
A.王人博 B.方流芳 C.商磊 D.龙卫球
25. 学校是高层次法官和检察官的摇篮。毕业生中有( D )名校友担任或曾任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有( )名校友担任或曾任省级检察院检察长。
A.17 15 B.10 17 C.11 15 D.15 11
26. 教育部2005 年1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个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 B )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不再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27.新办专业是指毕业生不足( C )届的专业。
A.1 B.2 C.3 D.4
28.国家重点建设(即“211工程”建设)的高等学校,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不低于( B )。
A.20% B.30% C.40% D.50%
29.双语教学的课程是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 D )以上的课程。
A.20% B.30% C.40% D.50%
30.四项经费是指:本专科业务费,( C ),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
A.科研经费 B.校园环境维护费
C.教学差旅费 D.奖学金及助学金
31. 专家在学校考察评估期间的食宿等相关费用,由( D )承担。
A.评估中心 B 专家自费 C.教育部 D.被评学校
32.下列关于对评建工作认识正确的是( C )。
A.评建只是评建办、教务处和分管校长的工作
B.与己无关
C.在整个评建工作中,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人,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事
D.以上均不正确
33.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方面应把( B )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
A.联系实际 B.一人一题 C.联系专业 D.科学求实
34.( C )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A.毕业证书 B.毕业综合训练 C.毕业设计(论文) D.岗前实践
35.( B )的增长情况,是考察学校近三年用于每个学生的教学运行基本经费在数量上的变化趋势。
A.生均科研费用 B.生均四项经费
C.生均图书费用 D.生均设施建设费用
36.生源主要看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与当地的控制线的差异和( D )。
A.报考人数 B.第一志愿报名人数
C.第一志愿录取人数 D.第一志愿录取率
37.生均年进书量=(D)
A.当年新增图书量/全日制在校生数B.新增图书量/折合在校生数
C.新增图书量/全日制在校生数D.当年新增图书量/折合在校生数
38.生师比是用折合在校生数除以教师总数,计算生师比的时候教师总数是用专任教师数加上( A )的外聘教师数。
A.50% B.60% C.80% D.90%
39.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是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技术,教育部2005 年1 号文件要求,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必修课里面利用多媒体授课课时不低于( B ),其他院校不低于15%;重点建设高校是指“211 工程”建设的高校。
A.20% B.30% C.40% D.50%
三、多项选择部分:
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方针是( ABCDE)
A.以评促建 B.以评促改
C. 以评促管 D. 评建结合
E.重在建设
2、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分三个阶段指的是( ABC )。
A.学校自评阶段 B.专家组进校考察阶段
C. 学校整改阶段 D. 预评估阶段
3、教学评估工作的三个“符合度”的内容是什么?( ABC )
A.学校确定的目标与社会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
B.学校的实际工作状态与确定的目标的符合度;
C. 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自定目标的符合程度;
D. 学校的科研实力与自定目标的符合程度。
4、教育部在教学评估过程中考察的内容有:(ABCDE)
A.校级领导、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B.学校经费收入、支出情况及教学经费所占支出比例;
C.科研成果的数量以及影响程度;
D.在校学生的数量; E.学校各专业的设置情况。
5、二级指标“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的主要观测点是( ABC )。
A..生师比 B.整体结构状态与发展趋势
C..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
D.教师平均年龄
6、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要遵循教育规律,处理好( ABCD )的关系。
A.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 B.统一性与多样化
C.“成人”与“成才” D.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
7、学校规划包括学校( ABCD )。
A.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B.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C.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D.校园建设规划
8、( BC )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A.教学观念 B.教学内容 C.课程体系改革 D.教学方法
9、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论分为 ( ABCD )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10、校园网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A.B.C)
A.校园网建设的条件,建设的条件先进不先进;
B.考察校园网的运行,校园网的运行好不好;
C.看校园网能不能促进本科教学;
D.学生拥有电脑的数量。
11、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学生对调查问卷回答情况
B.专家随机听课对教师的评价
C.考试试卷和毕业论文审阅情况
D.日常教学工作中对教师进行的各种教学评估的资料
12、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加强学生的( AD )培养。
A.创新精神 B.学习态度 C.思想意志 D.实践能力
13、特色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在教学上的体现包括(ABC)
A.课程体系 B.教学方法 C.解决教改中的问题 D.师资水平
14、考核一个学校实验室开放主要看那些内容?(ABCD)
A.开放范围 B.开放时间 C.开放内容 D.对学生的覆盖面
15、考核一个学校的毕业论文主要看两点:( A B)。
A.毕业论文的选题 B.毕业论文的质量
C.指导教师的科研状况 D.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是否适当
16、1983年,中央明确指示要“把中国政法大学建设成为(ABC)
A.全国政法教育中心 B 法学研究中心
C 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 D法学交流中心
17、学校积极发挥在全国法学教育领域的整体优势,组织或参与编写了( ABC )等多套有重大影响的法学教材。这些教材应用面广、权威性强,对我国法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A.司法部统编教材 B.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
C.新纪元高等政法院校系列教材 D.“九•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8、我校整合校内外优秀师资,全力推出的精品通识课程包括(AB)
A.《西方文明通论》 B.《中华文明通论》
C.《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D.《西方法律思想史》
19、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创新性,在抓好两种通识课的同时,我校实施了(ABCD)人才培养模式 。
A跨专业 B 跨学位 C 跨学校 D 跨国家
20、我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并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形成了多个创新实践平台,激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成效显著。这些平台包括(ABCDE)
A.创新基金 B.学术十星 C.江平奖学金 D.学术法大 E.挑战杯选拔赛
21、被学校授予名誉博士称号的著名人士有(ABC)等。
A曾宪梓 B梁爱诗 C范徐丽泰 D 林珏
22.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给予 了充分肯定,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ABCD)
A.整体素质高 B. 适应能力强 C. 理论功底扎实 D. 实践能力突出
23.要求要评优秀必须有鲜明的特色项目;评良好的,要有特色项目。特色项目的标志:(ABCD)。
A.有区别于同类的特征; B.有明显高于同类的优势;
C.有突出的实践效果; D.有应用、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
24.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学风也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
A.校园氛围 B.管理体系 C.教育载体 D.形象表现
25.关于图书馆状况,有两个指标即“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册)”,对于这两个指说法正确的是(ABC)
A.这两个指标必须同时满足才能定为合格。
B.只有首先达到合格标准,才能进一步考察是否达到了A级标准。
C.达到合格就是达到C级标准
D.C级标准和A级标准互不影响
26.实习基地考察内容包括(ABC)
A.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B.学校与实习单位的协议
C.单价800元以上的教学科研仪器一览表及台卡
D.辅助人员队伍
27.“师资的数量与结构”包括(ABC)
A.看学校整体的师资队伍质量状况,数量、学科、学缘、年龄、学历、职称、各院系分布情况;
B.看学科发展的情况,教师的科研状况、新专业新学科师资队伍状况、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师资队伍状况;
C.看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的师资队伍状况;
D.近年来学校的就业率。
四、简答题:
1、简述我校校训。
答:我校校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是人文精神的凝练,要求教育首先要教做人,把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全面培养广大师生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政治道德,不仅使之具有先进的道德知识,还要具有深厚的道德素养,并且具有优雅的道德形态。
“明法”,是法律精神的体现,要求通过课堂教法、著述释法、制度强法、管理示法、文化浓法,促使师生掌握法律知识,养成法学素质,具备法治精神,能够自觉懂法、守法、护法,为国家法治建设发挥骨干作用。
“格物”,是科学精神的写照,要求确立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优良校风,使师生树立强烈的科学态度,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和知识结构,以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作为学术活动的最高宗旨,不断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以服务国家法治建设和政治进步的现实需要为教育活动的最终归宿。
“致公”,是公共精神的表征,要求全校营造以确立公平价值、公权意识、公心修养、公众情怀为内涵的教育文化,使师生树立“公平至上、正义优先”的学科价值,力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职业使命,履践“亲民仕众、天下为公”的社会责任。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教育理念,集人文精神、法治精神、科学
2、简述我校的教育思想观念体系。
答:一、主旨鲜明的八大主流意识
(一)“根本任务观”:人才培养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
(二)“中心工作观”: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三)“教学主体观”:在办学上教师是本位,在教学关系上学生是主体在办学上以教师为本位,在教学关系上以学生为主体。
(四)“永恒主题观”: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
(五)“发展动力观”:改革和创新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主驱动力
(六)“龙头牵引观”:学科建设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龙头牵引
(七)“主干工程观”: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办学实力增长的主干工程
(八)“学府价值观”:学术是学校根本的价值追求,服务是管理根本的价值追求
二、层次清晰的四大特色理念
(一)办学理念:“应国需、促法兴”
(二)治校理念:“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
(三)教育理念:“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四)教学理念:“道器一体、专能两翼”
3、简述我校近年来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答:明晰的思路、得力的措施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近三年中催生了一系列可喜的教学成果。
(一)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成效突出。我校在全国率先开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课程并率先出版了教材,被《光明日报》等媒体称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创新”;作为第一批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我校的大学英语建立了分级教学体系、个性化教学体系和自主学习体系,使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普遍提高,实现了教学目标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我校注重加强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效果好,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高,多次受到奖励。
(二)通识课程改革先行,效果显著。2005 年,我校以“学校大通、院内小通、重点建设、以点带面”为原则,进一步深化通识课改革,全面调整全校通识课程,要求各学院在打通专业界限,建立院内“小通识”课程体系。同时,学校整合校内外优秀师资,全力推出了《中华文明通论》和《西方文明通论》两门精品通识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以外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学校范围内掀起了研读中外经典、掌握中外历史的热潮,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新开课程质优量多。我校不断加大新课程建设力度,制定《中国政法大学新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教师开设新课程,鼓励教师以科研为基础创设短课程,学校开设课程能力加强,课程开设门数增加到1211 门;任课教师基本实现了一人多课、多人一课。新开课程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选择自主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成了我校学生选教师、选课程的“双选制”目标的实现。
(四)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明显。我校十分重视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通过给予经费支持、将精品课程认定为教学成果等鼓励措施,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已建成校级精品课49 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7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 门。2005年林存光教授的《中国农村政治分析》获得了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五)网络课程建设种数丰富。学校鼓励广大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课件和建设网络课程。目前,有课件的各类课程已占全部开设课程的70%以上,有配套网络学习资源的课程达到了260 门,有配套视频的课程达到了188 门。同时编制了大量的案例选和参考资料,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自习、结合教学阅读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4、简述我校的优良学风。
答:书本优识的孕育、教师雅行的传带、制度善规的酿造、文明风韵的熏陶,全过程、全方位、全视野地彰显了我校的优良学风。
(一)自觉恪守校规校纪
(二)求知求学欲望强烈,学习氛围浓厚
(三)探索求真的精神品质
(四)善于进行创造性学习
(五)善于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5、简述我校的专业体系。
答:我校17 个专业构成了一个主体突出、特色鲜明、相互关联、彼此支撑、有机融通的专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法学是主体专业。学校目前有60%的学生学习法学专业,48.49%的教师属于法学专业教师,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和刑事司法学院四大学院共同承担着法学本科教学任务。在法学主体专业的周围,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商务、工商管理、侦查学、新闻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德语、汉语言文学、应用心理学等关联专业,实现了主体专业特色鲜明、关联专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专业关联度高、知识互补性强、素质教育平台宽,专业间相互融通、相互支撑的本科专业结构布局。
6、简述我校法学师资的特色。
答:我校法学的师资状况,直接决定着我校办学的整体水平。目前,法学师资已形成了“大、强、全、高、宽”等鲜明特色。
“大”,是指我校现有法学专任教师417 人,约占全校专任教师总量的48.49%,构成了世界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的法学教育团队。
“强”,是指我校法学教师中汇聚着一大批国内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由他们所组成的以法律史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等为代表的法学学科创新团队,在不同程度上引领或影响着我国的法学研究、法学教育的总体走向。在中国法学会所属二级专业学会中,我校教师中现有8 人担任会长,20 人担任副会长。
“全”,是指我校现有法学基层教学单位(教研室、研究所)40 个,占74个基层教学单位总数的54%,覆盖了法学全部三级学科领域,开设课程达218 门,遍布法学学科所能触及或延伸到的所有专业领域。
“高”,是指我校法学教师在我国法治建设中担当着推动者和智囊团的作用,他们中有50 多人次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治讲座、国务院法治讲座、中央各部委及各省几大班子法治讲座中担任主讲,有1000 余人次参与了国家大多数重要法律的制定。
“宽”,是指我校法学师资中有为数众多的拥有海外名校任教、学习背景的教师,大多数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都有出国讲学、进修和经常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具备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国际视野,具有代表中国法学界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7、简述saba sport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答:社会学专业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得非常紧密,尤其是对社会实践能力的需求高。对saba sport
来说,落实我校培养应用性杰出人才的特色目标,显得更为切实而急迫。为此,saba sport
在社会学专业本科教学上积极摸索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有四个环节:
(1)实践性课堂教学的衔接。
首先,完善了培养方案,使社会学专业原有的三门实践性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和统计软件应用能够相互衔接,同时,加强了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案例课和研讨课的建设,开设社会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研究、法律社会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学研究等4门研讨课。此外,还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培养方案,明确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要求,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次,要求在实践性课堂教学和研讨课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实验室,或到实践基地去现场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院建立的实习实践基地,设定相应的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制作调查报告、统计报告、学年论文,改革考试模式,加大上机考试和写作调查论文的分量。在完成调查论文时,强调利用实践基地的资源,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寻找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实证调查研究。例如,社会学专业开设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就按照课程的实际需要组织学生到我院的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社会统计学、心理统计学、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上机教学和考试等。
(2)在社会实践和实习中的应用。
在实践性课程和研讨课全部开完后,学生进入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阶段。对实习学生实行专业教师和实践教学基地兼职教师的双重指导模式。指导教师要求运用课堂教学知识,带着研究问题到实习和实践基地,进行综合性的社会调查实习或实践,完成实习实践报告。2006年暑假,2003级、2004级社会学专业学生全部到社会实践基地实习和实践,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自身素质,锻炼了实际调查操作的能力,最后形成优秀调查报告8篇,研究论文6篇。其中佟英磊和林文彪的《合作化与程式化下的农村养老--以昌平近郊某村为例》已在《学术法大》发表;鄂璐、李雪等同学的《一个人和一个学科的命运—王康教授的社会学生涯》成为我院举办“社会学进入高校百年座谈会”的参会文章;童周炳、刘芳等同学的《北京市养老机构调查报告》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3)课外科技活动的延伸。
学院要求学生在实践和实习的基础上巩固成果,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以其成果参加全国挑战杯等学生科技大赛和学校的创新基金等活动。学院创办了院刊《博雅》,成为本院学生发表学术调研论文的重要阵地。对于理论功底好、研究能力强的学生,学院还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我院先后已经有四十多名学生在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承担子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级的社科项目。
(4)以毕业论文为基础的验收。
在毕业论文阶段,鼓励学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选择对曾做过实习实践或课外科技活动的题目,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样,就可以将实践、实习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形成系统性的实践教学: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利用专业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到大三专业实习时对所作的调查研究进行再研究,并且撰写调查报告;在毕业论文阶段,鼓励学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选择对曾做过调查实习或实践题目,再进行深入研究。从两届毕业生和今年即将毕业的学生毕业论文来看,学生对自己实习时的调查进行再研究的论文有125篇,占全部论文的60%,优良率占所有优良论文的80%.
8、简述saba sport
的学院定位。
答:(1)发展目标定位:立足精品特色、内涵发展的道路,到2022年,一方面以法学学科为依托,使社会学成为法学重要的关联学科,应用心理学成为法学重要的支撑学科,并使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之间实现交叉互动,从而成为我校迈向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的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政法大学的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发展成为全国高校中特色鲜明、“小而强”、“特而优”的专业,社会学一级学科和应用心理学若干方向达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水平。
(2)学院类型定位: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小、层次高,应用性强,跨学科研究突出,特色鲜明,创新性成果影响大的学院。
(3)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加大研究生教育的力度。
(4)师资发展定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水平整齐、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全校非法学学科师资队伍中整体实力很强的师资队伍,有若干在全国达到一流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有一批迅速崛起的学术新星。
(5)学科专业定位:一方面,以社会学为我校法学重要的关联学科,以应用心理学为我校法学重要的支撑学科;另一方面,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两门学科也交叉整合,使社会学以及法律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方向逐步达到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水平。
(6)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全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政治进步和法制昌明中发挥重要作用。
(7)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具备“厚德、明法、格物、致公”风格、社会学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杰出人才。
9、简述saba sport
如何做到确保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答:saba sport
在办学中千方百计确保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具体措施如下:
1.政策强化教学。坚持院务会上将教学工作作为首要议题,成立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强化其职能,积极促进教研室活动,培养院长重视、分工副院长牵头、全院教职工齐抓共管教学的良好氛围。
2.资金保障教学。学院在经费较为有限的情况下,把教学经费安排放在首位,凡是本科教学所需,总是优先保障。
3.科研促进教学。学院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并积极吸纳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我院先后有四十多位本科生参加了教师的科研项目。如马皑副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维护社会稳定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心态研究”,一次就吸纳了十多位本科生参加调查,马皑副教授还将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在他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越轨社会学”课堂上,深受好评。我院还非常重视教学改革研究。近期编印的《saba sport
教学研究论文集》汇集了saba sport
教师初步的教研成果。
4.管理服务教学。我院在教学管理中强调以服务为理念,以质量为生命,制定了各项切实可行的教学规章制度;形成了以学生评教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立了完善科学、合理、易操作的教学工作评估系统;高度重视教师的期末命题工作及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10、简述saba sport
师资队伍的特色。
答:saba sport
尽管成立不到两年,但已经拥有一支起点高、结构好、后劲足、人心齐的师资队伍。我校“少、精、聚、尖”的非法学师资发展战略在saba sport
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22人,行政教辅人员6人。专业教师队伍中,教授4人(含一级教授1人),占全院教师的18%,副教授7人,占全院教师的32%;具有博士学位13人,占全院教师的59%,硕士学位8人(其中在读博士4人),占全院教师的36%;教师来源于外校的比例高达91%,其中,海外留学回国人员4人,占全院教师的18%;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全院教师的90%。
五、论述题:
1、试述我校在五十多年来的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办学特色。
答:特色之一:成为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国家需要全面提供高水平
服务的法学教育能源基地。
一、构建了著名学科发展及其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发挥重要影响力的培育机制,以法学为主干,多学科有机共存、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为国家法治建设对学科领域的依托提供了高平台服务
二、构建了优秀学者辈出及其在国内外相关领域产生重要贡献力的培育机制,高学历、宽视野、多学缘、强能力、广影响的师资队伍成为国家法治建设主要依靠的学术力量
三、构建了优秀学术成果孵化及其在相关领域外放强大辐射力的培育机制,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法治建设的咨询需要,并对国家法治发展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四、构建了优秀学生成长及在全国相关机构形成极大覆盖率的培育机制,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国家法治建设最大的杰出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特色之二:建成具有浓郁法治文化气息的“厚基础、高素质、宽视野、强能力”复合型人才育人模式
一、“跨专业、跨学位、跨学校、跨国家”的多平台选择培养机制
二、“通识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的多模块整合培养机制
三、“高品位、高层次、多品牌、多形式”的多层面辅助培养机制
四、“重质量目标、重组织程序、重规范标准、重质量监控”的多环节法典保障机制
2、试述我校如何确保了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
答:学校始终强调“以本为本”,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加强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文件精神,制订了《中国政法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政法大学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制度,采取“领导重视、制度保障、投入优先、服务先行、科研奠基、教授主讲、教学创新、舆论造势”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在学校中形成了围绕本科教学高效运行的工作体系。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本科教学领导体制和机制
学校始终坚持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共同担当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学校领导班子把工作的主体和重心转移到本科教育的昌平校区,每月第一次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教学工作,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优先研究教学工作。学校领导每学期开学初、期末考试期间,到教室和考场检查教学运行状况,学期中带队检查、指导基层教学工作,经常参加本科生围绕教学开展的学术研究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学校建立了校领导联系教学单位的工作制度,每位校领导联系1-3 个二级基层教学单位,经常进行指导并协调解决教学问题。分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同时分管财务工作,其它系统的分管领导主动配合,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基础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牵头的高规格、高水平的三大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由学校党委书记任主任,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主任,专门负责对全校“两课”建设进行宏观规划和改革指导。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通识教育委员会由教学副校长任主任,全面负责规划、指导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以及其他本科教学工作等重要事项。
二、全面立“法”建制,建立本科教学运行规范和机制
学校制定《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典》、《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典》,确保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对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师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成果奖励、教学事故处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既体现科学严格管理,又体现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积极性的制度体系和法治链条,使本科教学工作处于良性运转状态,基本形成了不断提高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水平的长效机制。学校通过建立校院二级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了办学重心下移,明确院、部党政第一把手是所在院部本科教学第一责任人,进一步强化了院、部在确保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各院部组建起院级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切实
加强了对本科教学的指导和督察。
三、优先投入教学经费,确保本科教学经费连年增长
学校确立了“优先保障本科教学”的校院两级财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本科教学投入。近年来,在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图书馆、法律诊所、模拟法庭、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教学设施建设中的投入连创新高,累计投入达1.74 亿元。四项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比例到2006 年达到32.01%,2004 年到2006 年累计支出达3690.92万元,较好满足了本科教学工作的需要。
四、落实服务先行,及时解决本科教学发展中的问题
2001 年,学校以“服务先行、保障有力”为原则,对校部机关的设置作出了全面调整,重新厘清其内部机构职能,明确其对本科教学的服务和保障功能。2003 年,学校开展学风、教风、政风、党风、校风建设,强化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强调转变机关作风。2004 年,学校全面加强校、部、院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特别要求各级机构进一步提高服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能力。2005 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校部机关制定并落实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的整改方案。2006 年,学校大力度推进行政改革,进一步强化机关部处落实服务先行,主动为教学工作排忧解难的意识和能力。机关各部处通过竞聘上岗、挂牌服务、过错问责、师生评估等制度设计和措施,提高了服务教师、学生、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及时解决了本科教学发展中的条件、设施、课堂、实验、交通、津贴等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无障碍运行。
五、引领科研支撑教学,增强教学工作的学术力量
学校通过调整、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维并重的教师评价机制,提高了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成果在教师职称晋升、岗位等级评定中的权重,通过机构改革,实行了全校教学和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功能一体化”,实现了教学机构和科研机构原有功能的相互转变,最终构建起政策引导、制度保障、评价促进相结合的教学与科研互动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科研人员进入本科课堂,科研过程进入教学环节,科研问题转化为学生学术活动主题,科研以多种形式支撑了教学,极大提升了教学的学科含量,提高了教学的学术质量。
六、保证教授主讲,实行教学创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用制度和政策鼓励和保证著名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成为本科教学的主体师资。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学创新,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实现“跨专业、跨学位、跨学校、跨国家”的“四跨式”培养,落实“二三四”课程建设模式,推出结构完备、内容科学的课程体系,同时,积极鼓励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等措施,使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环节呈现出符合教学理念的新面貌。教学质量在基于高水平师资保障和大力度教学创新中稳步提高。
七、积极开展舆论造势,营造促进本科教学的文化生态
党委宣传部主动配合教学工作,引导各院部和有关职能部门创设新颖的栏目和项目,确定鲜亮的话题和主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和手段,在校内外广泛宣传学校的办学传统、法大精神、办学指导思想、八大主流意识和四大特色理念,阐说教学工作的意义,诠释教学改革的思路,解读教学创新的举措,宣传教书育人的事迹,推广人才培养的经验,促进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教学改革的成果广泛渗透,使教学工作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和学校舆论的中心,由此激励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取的信心和激情,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能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尊师重教、爱生敬学的浓郁的教学与学习氛围。
3、论述我校本科教学评建创优工作所取得的六大成效
答:(一)教学观念内涵在主流领域里进一步更新
教学观念更新是教学改革的先导,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教学观念的非主流性和滞后性。评建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有力的促进了学校更加重视教学观念的讨论和研究,在广泛吸收和深入理解中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并形成新的观念体系。一是进一步确立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观念。评建又一次排除了体制屏障,打开了学校进入主流的各种通道,使其在教学主体、核心竞争力、现代大学精神和制度、教育创新、质量发展趋势、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增强了主流感觉和主流意识,在加速前沿化的进程中凝练了主旨鲜明的“八大主流观念”,促成了教学观念的更大、更高转变。二是拓展了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改革思路。评建拓宽了走出封闭式因果循环办学的出路,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职责之间,提供了学校立体规划和个性选择的构架,极大的克服了学校定位、办学宗旨和改革目标的局限性,确立起层次分明的“四大特色理念”,增强了教学灵魂的厚度。
(二)教学主体地位在教育体系中进一步提高
教学主体是教学工作的主干,发挥着履行学校培养人才根本任务的重要作用。评建是“教学复兴”的过程,矫正了过去由于顾此失彼导致避重就轻,主体错位,客体反串的误区,促使学校重新确立教学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坚固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评建进一步突出了本科教学在学校各项功能中的基础性和主体性地位,端正了学校上下对待本科教学的基本态度,遏止了在追求高定位的同时,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性和主体性被忽视和淡化的趋势,使本科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二是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办学上以教师为本位,在教学关系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评建一方面促使学校致力于实现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的整体优化,并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师个人和团队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促使学校通过改变培养模式和教学方
式,调动学生主动求知、自觉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能动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制度构架在创新轨道上进一步重构
教学制度是实现教学功能的基本保障,教学制度的创新是学校增强社会适应的鲜明主题。评建是“制度再造”的过程,在理念和构架上克服了过去存在的制度缺陷,进一步使学校的教学制度建设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改进,实现了教学布局、程式的创新性重构。一是搭建了创新教学改革的制度平台。评建进一步促使学校建立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使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类别、要素、过程、效果处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同构状态,教改措施和教学内容
与手段朝着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不断创新。二是构建了创新教学管理的制度框架。评建进一步促使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监控和保障,以严格管理与充分调动教与学积极性相结合为目标,建立
起能够进行准确的质量认证、快速的质量反馈、到位的质量纠偏、有效的质量提升、智能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实际效果明显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四)教学生态环境在以人为本中进一步优化
教学生态环境包括由校园文化为核心的软环境和以设备条件为载体的硬环境,对培养人才的素质、智慧和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评建是“生态保护”的过程,促使学校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投入,一定程度的解决了重硬轻软和硬件不硬两种突出的问题,使学校的教学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一是丰富和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境界。评建进一步促使学校深刻反思、深入研究和深度总结办学的历史传统、精神底蕴和文化内涵,并致力于营造崇尚科技、文化,固守诚信、道德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氛围,校园文化环境在有利于满足师生开拓视野、扩展见识、健全人格、砥砺意志、增强能力等方面不断优化。二是改善和更新了教学科研的设备和条件。评建进一步促使学校在解决绝对性资源短缺的困扰中,建立起国家投入、学校自筹、社会资助相结合的新的运作模式,在解决结构性资源短缺的困扰中,实现了重点投入优先的机制,以超常规的集约式效应,解决了积淤甚深甚至积重难返的问题。学校新建校舍6万多平米,全面改造校舍9 万多平米,新增自习座位近2000 个;现有教室100%建成多媒体教室,百名学生拥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高达104 个;建成9 个设备一流的专业和公共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以年均2000 万元的速度增加;图书馆馆藏文献持续增加,收藏文献总量达180 余万册(种),其中纸质文献达155 余万册,电子图书25 万余种;高标准的网络配置建立了信息快速查阅平台;先进高效的校园网为本科教学提供了全面周到的服务。学校的办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极大改观。
(五)学校办学风格在竞争状态中进一步凸现
办学风格是学校品牌的外在形态,是独特生命力长盛不衰的秘诀所在。评建是“风格重塑”的过程,进一步促使学校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性,克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弊端,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能动的创造、凝练、彰显独特的办学风格。一是凝练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评建强调了办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凸现了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推动了实现品牌战略的探索,进一步促使学校在办学理念、思路、措施等方面实现突破,凝练了“全面服务国家法治发展需要的法学教育能源基地”和“具有浓郁法治文化气息的‘厚基础、高素质、宽视野、强能力’复合型人才育人模式”的办学特色。二是显现了学校的人才特色。评建促使学校通过调整培养计划,充实培养环节,加强培养手段,深入贯彻教育创新的理念,探索创新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切实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塑造,注重显在课堂和潜在课堂的互补,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注重学校和社会的互为,加强了学生独特学术个性和独立创业人格的培养。
(六)外联关系模式在良性互动中进一步成熟
开放式办学是现代大学教育的特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评建是“对外开放”的过程,促使学校进一步建立起外循环交互式办学的运行模式,克服教学的封闭性,在与国家和社会的信息、资源的互动中,增强办学的实力和教学质量的包容度。一是建立起学校与国家标准互动的长效机制。评建作为制度化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促使学校与国家标准建立常规性的互动机制,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教育部从中实现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控,对教学质量进行整体的、直观的把握和制导,学校从中获得教育部的直接认证、督促、鼓励和鞭策,获得实现更大更快发展的机遇和动力。二是建立起学校与社会互动的合理机制。评建通过政策引导和经验启发,进一步拓宽了开放式办学的思想境界,衍生出与社会合作办学的关系模式,使学校以崭新的思路和极大的魄力,大胆尝试,进一步完善适合学科专业特点的校校合作、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行合作、校社合作的机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
4、试述我校科研促进教学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答:学校坚持科研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方针,通过系统化科研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迅速提升了我校科研整体水平。三年来,我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70 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项目47 项。在重大重点项目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 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5 项,教育部重大课题委托项目3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 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1 项,司法部重点项目4 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3 项,其他省部级重点项目6 项。出版学术专著426 部,教材253 部,发表学术论文3016 篇。其中,许多著作、教材都是相关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为推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促进科研转化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学校实施了“科研教学机构一体化工程”,一方面,要求科研机构面向本科教学,通过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将其科研成果运用于本科教学实践,提升本科教学的科研含量,实现科研机构向科研教学机构的转变;另一方面,将原教研室改编为研究所,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完成相应的科研工作,实现了教学单位向教学科研单位的转变。通过实施科研教学机构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一个进入、四个转化”,使科研与教学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一)科研过程进入教学环节,学生科研能力和社会知识实现双提高
学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开放自己承担的课题,吸收学生进入课题组。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的《科研项目申报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课题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吸收以下人员参与课题研究:……我校在读的研究生、本科生”。学生通过帮助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和案例分析等工作,能够有机会直接面向社会,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科学研究中,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我校教师吸收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的事例很多,较突出的如石亚军教授承担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的现状调查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吸收了除西南六省外的25 个省的返乡学生300 人参与调查活动;民商经济法学院李显冬教授承担的国土资源部项目《中国农村宅基地实况调查》,吸收在校学生539 人投入调研工作。
(二)科研项目转化为本科课程,丰富本科课程体系
学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将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通过案例课、研讨课、专题研学课等方式转化为本科课程。多位教师利用承担的项目直接开设了本科课程,如马怀德教授以《完善国家赔偿法立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项目为依托开设了《国家赔偿法》课程,并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杨帆教授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民币汇率趋势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为依托开设了《中国涉外经济研究》课程。这些课程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呈现给学生,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科研兴趣,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也丰富了我校本科课程体系。
(三)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材,以研究型教材构建学校精品教材体系
学校打破教材编写常规,鼓励教师将自己较成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以高水平的研究型教材为基础建设学校精品教材体系。目前,经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已出版《民法学原理》、《刑法教科书》等多部研究型教材,部分被国内高校选为通用教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外,我校教师编写的41 部教材获得“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
(四)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涵,提升教学品质学校教师以多种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在“兼收并蓄,体现前沿”的基础上编写教学大纲和研究型教案,突显了个性创造和最新研究成果。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就这些研究成果开展课堂讨论,体现了教师的研究风格和最新探索。
(五)科研问题转化为学生学术活动主题,养成以学术为中心的良好学风近三年,我校共举行各种形式的论坛、讲座492 场,其中三分之一由我校教师主讲。教师将自己的最新科研活动和研究成果呈现给学生,将学生引领到学理探讨、国家立法和公共政策等问题的前沿领域,这些问题大部分成为学生社团学术活动的主题,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术兴趣,也造就了学生关心民瘼、心系国家、忧以天下的济世情怀。
5、论述独具特色的社会学本科专业教学模式。
答:我院社会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原则,培养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专业应用能力强、学科交叉性强、特色鲜明的杰出人才。我院近年在认真建设社会学专业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1.“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社会学专业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得非常紧密,尤其是对社会实践能力的需求高。对saba sport
来说,落实我校培养应用性杰出人才的特色目标,显得更为切实而急迫。为此,saba sport
在社会学专业本科教学上积极摸索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有四个环节:
(1)实践性课堂教学的衔接。
首先,完善了培养方案,使社会学专业原有的三门实践性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和统计软件应用能够相互衔接,同时,加强了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案例课和研讨课的建设,开设社会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研究、法律社会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学研究等4门研讨课。此外,还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培养方案,明确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要求,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次,要求在实践性课堂教学和研讨课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实验室,或到实践基地去现场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院建立的实习实践基地,设定相应的的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制作调查报告、统计报告、学年论文,改革考试模式,加大上机考试和写作调查论文的分量。在完成调查论文时,强调利用实践基地的资源,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寻找感兴趣的课题,进行实证调查研究。例如,社会学专业开设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就按照课程的实际需要组织学生到我院的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社会统计学、心理统计学、统计软件应用等课程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上机教学和考试等。
(2)在社会实践和实习中的应用。
在实践性课程和研讨课全部开完后,学生进入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阶段。对实习学生实行专业教师和实践教学基地兼职教师的双重指导模式。指导教师要求运用课堂教学知识,带着研究问题到实习和实践基地,进行综合性的社会调查实习或实践,完成实习实践报告。2006年暑假,2003级、2004级社会学专业学生全部到社会实践基地实习和实践,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自身素质,锻炼了实际调查操作的能力,最后形成优秀调查报告8篇,研究论文6篇。其中佟英磊和林文彪的《合作化与程式化下的农村养老--以昌平近郊某村为例》已在《学术法大》发表;鄂璐、李雪等同学的《一个人和一个学科的命运—王康教授的社会学生涯》成为我院举办“社会学进入高校百年座谈会”的参会文章;童周炳、刘芳等同学的《北京市养老机构调查报告》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3)课外科技活动的延伸。
学院要求学生在实践和实习的基础上巩固成果,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以其成果参加全国挑战杯等学生科技大赛和学校的创新基金等活动。学院创办了院刊《博雅》,成为本院学生发表学术调研论文的重要阵地。对于理论功底好、研究能力强的学生,学院还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我院先后已经有四十多名学生在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承担子项目,其中包括国家级的社科项目。
(4)以毕业论文为基础的验收。
在毕业论文阶段,鼓励学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选择对曾做过实习实践或课外科技活动的题目,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样,就可以将实践、实习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形成系统性的实践教学: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利用专业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到大三专业实习时对所作的调查研究进行再研究,并且撰写调查报告;在毕业论文阶段,鼓励学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选择对曾做过调查实习或实践题目,再进行深入研究。从两届毕业生和今年即将毕业的学生毕业论文来看,学生对自己实习时的调查进行再研究的论文有125篇,占全部论文的60%,优良率占所有优良论文的80%.
2.固定基地与流动基地相结合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在“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实践基地同时承担了实践性课堂教学、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习实践与毕业论文选题四项功能。为了强化实践基地的建设,我院探索出一条将固定基地与流动基地相结合的方式。
所谓固定基地,是指我院与昌平区团委、昌平区妇联、昌平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昌平区南邵镇景文屯村和营坊村等单位建立的实习基地。这些基地大多在昌平区,非常方便与我院的实践性课程教学结合起来。
所谓流动基地,是指我院2006年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与管理研究所达成的一种实践基地建设模式。这种建设模式与固定基地不同,不是学生到国家体改所去实习,而是每年7月-8月,由我院学生参加该所在全国55个城市组织的针对我国城市居民有关发展与改革热点问题的大规模入户问卷调查。该项全国性调查每年所需的三十万元费用全部由发改委体改所提供给我院。该调查的研究结果将直接上报中央领导。我们的学生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实习实践中,不仅要按规定完成问卷调查,而且要在当地进行其它深入的社会调查。每年在全国任意抽取的55个城市,就是我们流动的学生实习基地。这种流动基地不仅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真正运用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中,而且解决了实习实践经费研究不足的问题,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成才之路正在我院展现出来。
3.以阅读经典为中心的通识教育
社会学专业高度重视通识教育,通过将经典著作的课堂介绍性阅读、全校开放性的系列讲座和课外读书小组的深入性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
社会学专业在社会学理论课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强调让学生围绕教材转、围绕课堂转、围绕讲义转,而是强调要围绕社会学经典著作转。从本科一年级下学期到整个二年级,社会学专业学生要进行长达一年半的理论课学习。每个学期的理论课,教师都要求学生至少交两篇理论原著的读书报告。这样,学生一年半至少要读六本原著。阅读原著对本科生来说最初是很困难的,但在老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被激发出来。这样,理论课的教学就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去理解原著,如何在阅读原著中去学会思考,如何在学习写作读书报告中去锻炼文字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saba sport
自成立以来,就大力推动“博雅论坛”系列讲座的建设。博雅论坛不拘专业,以经典思想为核心、以现实关怀为出发点,由海内外的名家来开设讲座。先后请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赵鼎新、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吴飞、英国诺丁汉大学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汤林森、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博士李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等多位名家来我校讲演,引起了学生的热烈反响。
对于一些有进一步阅读经典兴趣的学生,saba sport
教师还组织课外读书小组。指导教师经常放弃周末的休息时间,来昌平校区指导学生读书。这个课外读书小组并不是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而是一种十分精细的阅读,这种精细的阅读方法讲究一段一段的缓慢阅读,读一段分析一段,一字一句的分析作者的本意,并联系其它的经典著作,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力图给出一个“相对好”的答案。(经典著作中的问题往往不是可以轻易给予完美的答案的,实际上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其中包含了永恒的问题)。在这种缓慢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不耐其烦地帮助学生纠正一些知识上的错误和一些陈腐的观念,使得同学们在阅读中一方面能够发现自己独自读书无法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够增长自己的知识,受到很多的启发。而当一部经典读完之后,老师又会带着同学们进行全书的回顾,将整本书串起来,总结作者的问题意识和精髓之所在。在读书过程中,老师会不断提醒同学通过读书实现对自己、对社会的各种反思,使同学们对自己的人生、对当代社会都有了更加清醒和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实际上读书小组追求的不仅是让同学们在读书小组中获得读书的能力,更在于培养同学们为人处世、正确对待各种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现代通识教育所追求的精髓之所在。此外,读书小组的意义还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与了解,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读书的主动性。正是saba sport
老师这份难能可贵的甘于奉献、尽心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使得saba sport
有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为何为师德做出了一份最为形象具体的诠释。
6、试述我院应用心理学新专业建设情况。
答:我院现有两个本科专业中,应用心理学专业为创办才一年多的新专业。我院高度重视新专业的建设工作。
1、新专业师资队伍
我院首先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新专业建设的重点。
该专业现有教师12人,均符合主讲教师资格。其中博士6人、硕士2人(其中博士在读2人)。在职称结构上,教授3人,占总人数27%;副教授4人,占总人数36%。在年龄结构上,1人在60岁以上,1人在50岁以上,其余均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目前,该专业师资能够满足全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授课需要。在这支队伍里,既有德高望重的学术带头人,更有一批专业素质高、教学效果好的中青年博士作为主力。比如,我校引进人才、一级教授乐国安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第一带头人。马皑副教授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并获得由全校学生评选出来的“中国政法大学我最喜欢的十大教师”称号。
2、新专业培养方案建设
为了使新专业从一开始就能走向正轨、达到高标准,saba sport
在认真总结、分析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院的实际和社会的需求,反复论证、深入分析,确定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应用能力强、以心理学、社会学与法学三个学科结合为鲜明特色的杰出人才;并制订了可行性较强的具体培养方案。
3、大力改善新专业办学条件
(1)经费保障
学校给新专业拨付的40万元专款全部用于新专业建设工作。此外,我院还利用创收,优先用于新专业师资培训和课程建设。
(2)实验室建设
应用心理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对实验室条件有着较高的需求。我院近年积极进行实验室建设工作,现已建成实验室3间,分别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多媒体实验室和认知神经科学与测谎实验室,实验室经费投入达到370万元。现有心理学实验操作台10台,可供学生实验课教学使用;脑电实验室有脑电仪一台,可供认知科学教学使用;心理生理测试仪-STP计算机测谎系统一台,可供学生观摩实验使用;心理学软件两套和统计软件一套,可供学生上机实验和统计课的使用;有计算机50台,可供学生进行调查数据分析所用。
现已配置了专门的实验员,制定了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保证了实验室的按时开放和充分使用。
(3)图书资料室建设
图书的缺乏是新专业建设的一大瓶颈。我院除了积极配合学校图书馆的图书选购工作外,还尽可能克服资金困难,建设了自己的院级图书资料室,目前已有以心理学和社会学专业为重点的书籍1000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