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a sport

 
研究生招生
社会学硕士专业介绍(2023年培养方案)
发布人:saba sport 门户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03-14   点击数:

社会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社会学专业是1952年创办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的主要学科之一,著名社会学家严景耀、雷洁琼和王康等长期在北京政法学院任教,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学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中国政法大学今天重点发展的支撑专业之一。

社会学以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属于法学门类社会学一级学科。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于2001年创办,并于2011年获批社会学专业硕士点。自社会学专业创办以来,依托我校法学龙头专业不断发展,呈现出“守正出新,特色鲜明”的办学风格,以“具备世界眼光、面向中国文明,扎根中国社会,呈现中国风格为基本理念,形成了“以经典社会学理论和完备社会学方法为基础,以面向中国本土社会的政治社会学、历史社会学、法律社会学为核心方向”的专业特色,并在上述专业方向上居于国内前沿位置。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专业形成了“以社会学的专业视角理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法治文明”的鲜明风格,与法学、政治学学科一同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规划。

在师资方面,社会学专业已经拥有一支年轻有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1人,博士比例高达100%,均系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等名校毕业。社会学专业教师不仅在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过200多篇(部)论(译)著,还在海外学术期刊、文集中发表过多篇法文、英文、日文论文。

二、培养目标

(一)总体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觉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掌握扎实的社会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熟练应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与社会转型所需要的、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着力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感、厚重的历史感、敏锐的经验感和求实的实践力”的社会学专业人才

(二)具体要求

1.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格健全,具有优良的公民道德与职业精神。

2.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方向的职业型研究生,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社会学理论、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水平、具有较深厚的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知识、具有较高的分析和解决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等实务部门工作或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社会学除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为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系统掌握社会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具有一定的实务能力、能够在学术上进一步深造或胜任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政策研究等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一)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对社会学科而言,理论与方法是这门学科的基础内容。社会学理论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对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和帕森斯等经典社会理论家思想的研讨和解读,力求理解现代社会的源起、主要特征、道德风尚及其优势与困难,进而明确当代社会学家及社会学各分支学科的根源脉络,为思考现代中国的困境与出路奠定基础。社会学研究方法是本校社会学专业重点建设的方向之一,也是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基础内容。目前开设有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高级统计学等课程。学生系统研习研究方法论、学术研究规范、调查研究流程、高级统计模型以及StataMPLUSR等统计软件操作,掌握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并与理论、经验研究方向相结合,完成规范学术研究。同时本方向也以务实、创新为导向,致力为增进学生就业能力提供支持。

(二)政治社会学

本方向是通过社会学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洞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它着重研究政治系统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政治体系在社会结构中的存在条件以及政治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本方向在吸收西方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的、静态的结构分析方法,形成了一种从人们的社会行动所形成的具体事件与动态过程中去把握社会事实的研究模式,并将其运用于中国当代两次社会大转型过程的经验研究,以揭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实践逻辑,尤其是中国当前社会转型中各类集体行动的发生原因及其特点,提出中国社会的草根动员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西方社会的专业动员机制。

(三)历史社会学

本方向旨在以社会学的视野来研究历史现象,同时培养学生理解社会问题的历史向度。它要求在充分理解与吸收西方历史社会学的理论的同时,掌握传统史学的基本研究传统与史学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的历史感、历史观。它着重研究历史上的政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追寻制度与文化的历史根源与演化逻辑。本方向侧重以历史社会学的基本视角与社会学的想象力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研究问题展开研究,以此更好地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

(四)法律社会学

法律社会学是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它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法律。法社会学在中国作为独立的学科,始于1980年代,如今已经成为一门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的交叉学科。我校法律社会学的研究具有相当良好的基础。本方向教师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法律运作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取得了许多突出的研究成果,大大增强了我校在该方向的学术实力。法律社会学作为我校社会学专业与我校优势学科——法学专业交叉的学科方向,已成为社会学重点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本学科通过发挥优势、锻炼队伍、强化实证研究,使我校的法社会学研究传统得到迅速提升,已在国内同行中位居前沿地位。尤其是我校社会学出身的与法学出身的同仁的密切合作,构成了我校这一学科发展的鲜明特色。

(五)经济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现代社会经济现象的一门学科,而不是将之视为单纯的经济行为。本方向注重经济社会学的不同传统,如马克思、韦伯等,以及结构论、文化论、制度学派等不同流派。其次,本方向着重于研究在当前中国社会及政治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体制、经济组织、工作组织和生产政治以及劳动力市场等诸多方面正在发生的深刻变迁。本方向既注重对经济社会学的经典理论进行深入阅读,又特别强调要在中国社会的情境中对各种政治-经济现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考察。

(六)社会人类学

社会人类学是本校社会学学科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由于我校社会学专业具有比较深厚的社会理论基础,因此,社会人类学研究方向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与社会学理论形成了良好的结合与对话关系,尤其在继承涂尔干、韦伯等人的经典社会学传统方面,已经发展出“法律人类学”、“宗教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等重要研究领域。本研究方向注重继承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强调开阔的学术视野。本研究方向既强调人类学研究应具有纵深的历史感,也重视在不同民族和社会的比较眼光下从事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研究。

(七)劳动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主要研究工业社会中的劳动关系问题,其中,劳资关系,或者说,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是研究的重点。近二十多年来,随着非公有制企业的异军突起,我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工厂,对有关的劳动关系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本方向的设立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方向的重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我国的工人组织(工会)进行理论和经验研究;二是对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协调劳资关系的有效机制进行理论和经验研究。目前国内有关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都比较少。本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方面的不足。

(八)转型社会学

转型社会学研究立足中国社会近三十多年的社会变迁,力图把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独特发展逻辑以及相应的社会结构变化和社会制度-社会政策调整。我国社会学界对转型社会学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研究范式和学术传统,并逐渐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新兴理论流派。转型社会学研究强调面对中国社会现实,在继承和发展社会学经典研究及中国本土社会学传统的基础上,关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并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无论就对中国社会的研究而言,还是就国际社会学界的学科视角而言,转型社会学都已经体现出了一种相对独立的、即有社会现实基础又有丰富理论积累的研究发展趋势。

(九)社会工作

本方向主要通过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基础社会科学理论,对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公益慈善等现象进行应用研究,描述和解释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对中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提供指导和建议。本方向的教师在此领域作出了重要研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社区建设与发展、社会工作理论模式、行动研究、司法社会工作、劳工服务、社会政策执行等领域成就突出。

(十)社会人口学

社会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学科。社会人口学是社会学和人口学两者相互交融的边缘学科,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也是人口学的分支学科。社会人口学探讨社会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人口的状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类型、人口基本构成等是其研究的重点。它从社会变量和人口变量的相互关系中,探讨社会发展对人口过程的影响,研究人口变化造成社会发展的后果。社会人口学的方法论特点是,深入城乡社区进行实地调查,以期取得第一手数据资料,调查方法通常可分为个案调查、抽样调查、回顾调查、跟踪调查等,在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定量定性结合、微观宏观结合中进行综合性比较研究。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

3

学习年限

2-4

五、课程设置、其他培养环节、教学计划与学分要求

(见附表)

六、培养方式

(一)本专业硕士生以课程学习为主,科学研究为辅。通过三年的学习,既围绕本专业建立系统的基本知识体系,又力求使其在本专业的某些研究方向上有较深的造诣。

(二)专业学位课程在自学的基础上,以课堂讨论为主,导师引导为辅。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提高研究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研究生准确理解和概括专业文献的能力,加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术型研究生着重培养其创新能力,职业型研究生着重培养其实务能力。

(三)在培养过程中,要通过教师的认真授课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形成初步的专业知识,通过系统的选修课学习使学生逐渐进入到对专业问题的深层次思考,通过在导师指导下的阅读,收集和积累相关的知识和资料,使学生由浅而深逐渐进入对专业问题的研究,写出较高水平的专业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在论文写作中,学术型研究生着重培养其理论分析能力,职业型研究生着重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生的实践活动要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结束后要写出总结报告,并由导师作出鉴定。职业型研究生要用比学术型研究生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实践活动。

七、质量标准

(一)深入理解社会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同时学习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社会研究方法与社会调查技术,了解学位论文选定研究领域及趋势,准确应用论文撰写的学术规范。

(二)拥有独立开展社会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基于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以及文献检索和梳理,提出符合社会学学科逻辑的真问题,充分运用社会学想象力,习得一定的社会沟通技巧,运用社会研究方法或社会调查技术,剖析其中蕴含的社会规律、社会机制与逻辑意涵,并对社会现实问题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与理论指导。

(三)具备基本的学科素养,拥有对于社会,特别是底层人群、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注重调查研究在学术讨论中的重要性,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社会学的思考方式。

八、考核方式

(一)在学习要求上严格要求,在考核方式上灵活处理,综合运用闭卷笔试、读书报告、论文、或开卷考试等形式。

(二)由院系组织考核小组,对二年级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和中期进展报告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定。

九、学位论文选题与撰写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基础理论水平及专门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

(一)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引导下,研究生自主选择本学科前沿课题和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注重创新性和先进性,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二)学位论文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剽窃。

(三)学位论文应符合规定格式,正文字数不低于3万字。

(四)学位论文水平应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硕士论文的其他要求。

(五)学位论文应有开题报告、进展检查等过程,并有明确的时间安排。

十、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一)申请学位必须符合国家学位条例规定的法定条件;

(二)学位申请材料必须齐全,内容详实;

(三)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应符合法定条件;

(四)学位论文的答辩及学位授予全过程,均应按有关规定严肃、认真、公正地进行。

十一、参考文献

1.著作类(60)

1)中文原著

1.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2.林耀华:《金翼》,三联书店2008年版。

3.应星:《“气”与抗争政治》,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4.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孙立平:《现代化与社会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10年版。

8.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9.渠敬东:《缺席与断裂》,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10.叶启政:《实证的迷思》,三联书店2018年版。

11.叶启政:《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李沛良:《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4.王铭铭:《西方人类学思潮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版。

2)外文译著

16.(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 (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 (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支配社会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 (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学术与政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 (德)卡尔·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1.(法)让·雅克·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2.(法)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23.(法)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著,董国良译:《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4.(法)爱弥儿·涂尔干著,渠东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25.(法)孟德斯鸠著,许明龙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26.(美)安东尼·奥罗姆著,张华青等译:《政治社会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7.(美)萨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8.(美)米尔斯,李康译《社会学的想象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9.(英)亚当·斯密著,蒋自强等译:《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0.(法)爱弥儿·涂尔干著,陈光金等译:《道德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1.(法)爱弥儿·涂尔干著,渠东等译:《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2.(法)爱弥儿·涂尔干著,冯韵文译:《自杀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3.(法)爱弥儿·涂尔干著,狄玉明译:《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34.(法)爱弥儿·涂尔干著,汲喆等译:《乱伦禁忌及其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5.(法)爱弥儿·涂尔干著,赵立玮等译:《孟德斯鸠与卢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6.(法)爱弥儿·涂尔干著,李康译:《教育思想的演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7.(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经济与历史支配的类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8.(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9.(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1.(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2.(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宗教社会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3.(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法律社会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4.(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5.(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古犹太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6.(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7.(法)马塞尔·莫斯著,汲喆等译:《礼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8.(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韩莉等译:《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9.(法)雷蒙·阿隆著,葛志强译:《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50.(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译:《规训与惩罚》,三联书店1999年版。

51.(法)米歇尔·福柯,刘北成译:《疯癫与文明》,三联书店1999年版。

52.(美)乔治·瑞泽尔著,凌琪等译:《布莱克维尔社会理论家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3.(德)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4.(法)涂尔干著,渠东译:《社会分工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55.(德)埃利亚斯著,王佩莉、袁志英译:《文明的进程》,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版。

56.(德)耶林著,郑永流译:《为权利而斗争》,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57.(英)马林诺夫斯基著,弓秀英译:《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58.(英)拉德克里夫-布朗著,梁粤译:《安达曼岛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9.(德)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0.(英)埃文思-普里查德著,褚建芳译:《努尔人》,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2.文章类(15篇)

1.渠敬东:《迈向社会全体的个案研究》,载《社会》2019年第1期。

2.渠敬东:《中国传统社会的双轨治理体系——封建与郡县之辨》,载《社会》2016年第2期。

3.渠敬东:《返回历史视野,重塑社会学的想象力:中国近世变迁及经史研究的新传统》,载《社会》2015年第1期。

4.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载《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5.渠敬东、周飞舟、应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6.周飞舟:《政府行为与中国社会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发现及范式演变》,载《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7.周飞舟:《行动伦理与“关系社会”——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载《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1期。

8.周飞舟:《锦标赛体制》,载《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3期。

9.应星:《“田野工作的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 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载《社会》2018年第1期。

10.应星:《事件社会学脉络下的阶级政治与国家自主性——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新释》,载《社会学研究》2017年第2期。

11.应星:《“把革命带回来”:社会学新视野的拓展》,载《社会》2016年第4期。

12.杨善华、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载《社会》2015年第1期。

13.孙立平:《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载《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1期。

14.郭于华:《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性记忆》,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7期。

15.张静:《案例分析的目标——从故事到知识》,载《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

 

 

五、课程设置、其他培养环节、教学计划学分要求

 

社会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课程设置、其他培养环节、教学计划与学分要求一览表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教学

方式

考核

方式

 

必修课程22学分)

学位公共课10学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2

36

1

讲授

考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

Marxism and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s

1

18

2

讲授

考试

 

第一

First Foreign Language

4

64

1-2

讲授

考试

 

社会学方法论与学位论

文写作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3

48

2-4

讲授

考试

各学院开设

 

 

学位专业课

 

 

 

(不低于12学分)

 

西方社会学古典理论

Classical Theory of 

Western Sociology

3

48

1-2

讲授

考试论文

专业核心课是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主编的《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所列的课程,一般按一级学科开设。

社会研究的定性方法

Qualitative Methods of 

Social Research

3

48

1-2

讲授

考试论文

 

西方社会学当代理论专

题研讨课

Seminar in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Western 

Sociology

3

48

1-2

讲授+研讨

考试论文

可以为两门

社会研究的定量方法

Quantitative Methods of 

Social Research

3

48

1-2

讲授

考试论文

选修课程(10学分)

专业选修课

 

地域社会学

Regional sociology

2

32

1-3

讲授

考查

应开出一定数量的课程供学生选修,每门课程32课时,2学分。

所修选修课学分应不少于10学分,其中本学科专业选修课至少6学分,跨一级学科选课不少于2学分。

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校运动会所获得学分视为跨一级学科学分。

民族志与田野调查

Ethnography and 

Fieldwork

2

32

1-3

讲授

考查

政治社会学专题

Issues of Political Sociology

2

32

1-4

讲授

考查

历史社会学专题

Issues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2

32

1-4

讲授

考查

劳动社会学专题

Issues of Sociology of 

Labor

2

32

1-4

讲授

考查

中国电影中的社会转型

研究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ese Films

2

32

1-4

讲授

考查

社会人类学专题

Issues of Social 

Anthropology

2

32

1-4

讲授

考查

组织社会学专题

Issues of Organizational 

Sociology

2

32

1-4

讲授

考查

社会分层与流动专

Issues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

2

32

1-4

讲授

考查

人类学与中国研究

Anthropology and Chinese 

Studies

2

32

1-4

讲授

考查

教育社会学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

32

1-4

讲授

考查

社会政策分析

Social Policy Analysis

2

32

1-4

讲授

考查

中国转型社会研究

Chinese Society in 

Transition

2

32

1-4

讲授

考查

法律社会学

Sociology of Law

2

32

1-4

讲授

考查

创新创业课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2

32

1-4

讲授

考察

通识、跨学科选修

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究

Issues in Xi Jinping 

Thought on the Rule of Law

2

32

1-4

慕课

中国社会与法治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Rule of Law

2

32

1-4

讲授

考察

补修课程

古典社会学理论

Classical Sociology 

Theory

4

64

1-2

讲授

考查

学院为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历考取的研究生,按一级学科统一设置补修课程,每门课32学时,各2学分。

中国社会

Chinese Society

4学分)

其他培养环节

1.学术训练

2

 

1-4

 

导师

考核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第一至第四学期,每学期应提交1篇正文字数不少于6000字且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论文。考核合格的,每篇计0.5学分,共2学分。

 

2.社会调查与田野工作

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Field Work

2

3个月

1-3

 

学院

考核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学校、学院设立的实践基地实习或自主实习达到规定时间,并提交实践报告。考核合格的,计2学分。

3.课题研究

 

 

 

 

学院

考核

不作考核要求

合计

36学分

课程学分不低于32学分(跨学科和同等学历考取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不低于36学分),其他培养环节学分不低于4学分。

 

saba sport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29
学校邮箱:cupl@sbsport88.com查号电话:010-58909114
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昌平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

saba sport-saba体育-沙巴体育app
办公电话:暂无
办公地址:暂无